急性肠炎和急性肠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不同,急性肠炎病变局限于肠道,急性肠胃炎则同时累及胃和肠道。两者均可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发,但症状和治疗存在差异。
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等肠道症状,通常不伴恶心呕吐。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细菌性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食物过敏或进食生冷刺激食物。轻度患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腹泻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若出现发热或血便需警惕细菌性肠炎,可能需加用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
急性肠胃炎除肠道症状外,多伴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部症状。常见诱因包括进食污染食物引起的细菌毒素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或病毒感染如肠道腺病毒。治疗需兼顾胃肠症状,呕吐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胃痛者可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严重呕吐导致脱水时需静脉补液,细菌性感染者可能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隔夜饭菜。发病期间选择米汤、面条等清淡饮食,分次少量补充水分。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霍乱、菌痢等传染性疾病。恢复期2周内应避免乳制品及高脂饮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肠道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