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高度近视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发布于 2025/07/08 19:42
发布于 2025/07/08 19:42
后天性高度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后巩膜葡萄肿等并发症。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眼球结构改变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眼轴拉长导致视网膜变薄、变性,可能出现裂孔或撕裂。患者会突然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或眼前黑影飘动。确诊后需尽快进行视网膜复位手术,常用术式包括玻璃体切割术、巩膜外垫压术。避免剧烈运动可降低发生概率。
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出血、黄斑裂孔和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可能出现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色觉异常。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治疗方式包括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如雷珠单抗注射液)、激光光凝术。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高度近视患者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显著增高,与视神经对眼压耐受性降低有关。早期可能无症状,后期出现视野缩小、夜间视力下降。需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确诊,常用药物有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严重时需进行小梁切除术。
高度近视会加速晶状体混浊进程,导致核性白内障或后囊下白内障。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眩光敏感。可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诊,成熟后需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避免紫外线暴露可能延缓发病。
后巩膜葡萄肿是眼球后部向后膨出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压迫视神经或黄斑区。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通过B超或MRI可确诊,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重点在于控制近视进展,必要时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日常生活中避免剧烈头部晃动、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增加眼压的活动,阅读时保持充足光照并控制用眼时间。饮食上适当补充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有助于维护视网膜健康。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上一篇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打什么针效果好
下一篇 : 淋巴结结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