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出血性脑卒中的4个护理措施分享
发布于 2025/07/08 19:44
发布于 2025/07/08 19:44
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需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必要时使用吸痰器辅助清理,严重呼吸困难者需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护理过程中应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氧合指数在安全范围。
急性期需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毫米汞柱之间,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导致再出血。遵医嘱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或尼卡地平注射液等静脉降压药物,给药期间每15分钟监测血压。血压稳定后逐步过渡到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长效制剂。
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留置导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消毒,观察尿液性状。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和电解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出现发热时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排除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
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床边被动关节活动,由康复师指导进行肢体摆放。2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配合经颅磁刺激或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促进神经功能重塑。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康复期可进行坐位平衡练习、健侧肢体力量训练等运动,强度以不引起疲劳为度。家属应学习识别头痛加剧、喷射性呕吐等再出血征兆,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心理护理方面需关注患者抑郁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上一篇 :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怎么治疗
下一篇 : 足部骨折处理原则有哪些 处理足部骨折遵循三个原则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