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病毒性心肌炎通常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可能表现为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卧床时间一般为2-4周,重症患者需延长至3-6个月。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卧床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
2.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心律失常可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心力衰竭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减轻心脏前负荷。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抗病毒治疗
发病早期可考虑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或阿昔洛韦片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注意抗病毒药物对特定病毒株的敏感性差异,建议在明确病原学诊断后针对性用药。合并细菌感染者可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4.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患者可短期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控制过度免疫反应。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调节免疫功能。需注意激素治疗的继发感染风险,用药期间应加强防护。
5.防治并发症
重点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可备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应急处理室性心律失常。合并血栓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性抗凝。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可适量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胸肉等,补充维生素C促进心肌修复。避免吸烟饮酒,保证充足睡眠。3-6个月内避免竞技性体育运动,康复后需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出现心悸加重或下肢水肿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