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如何自检 大肠癌5个症状自检
发布于 2025/07/08 20:26
发布于 2025/07/08 20:26
大肠癌可通过观察排便异常、腹部不适、体重下降、贫血症状、腹部肿块等5个症状进行初步自检。大肠癌通常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肠道息肉、慢性炎症、环境毒素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可通过肠镜检查确诊。
排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的常见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或带有黏液。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阻塞肠腔或刺激肠黏膜有关。若持续出现排便异常超过两周,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或肠镜检查。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等调节肠道功能。
腹部隐痛、胀气或绞痛可能提示大肠癌进展,疼痛多位于下腹部,进食后可能加重。肿瘤生长会导致肠管狭窄或痉挛,部分患者可能触及条索状包块。需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持续性腹痛建议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治疗可选用匹维溴铵片、曲美布汀片等解痉药物,但需排除恶性病变后使用。
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恶性肿瘤消耗,大肠癌患者因营养吸收障碍和肿瘤代谢亢进,常伴有食欲减退、乏力。这种消瘦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普通节食减肥不同。临床常用甲地孕酮分散片改善食欲,配合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能量,但根本需手术切除肿瘤。
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可能由大肠癌慢性出血导致,右半结肠癌更易引发缺铁性贫血。肿瘤侵蚀血管会造成隐匿性失血,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需与痔疮出血鉴别,确诊后可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抗贫血药物,同时治疗原发病。
晚期大肠癌患者可在右下腹或左下腹触及质硬肿块,多呈结节状且位置固定,按压可能有压痛。肿块通常为肿瘤浸润肠壁全层或转移至淋巴结所致。超声或CT检查可明确肿块性质,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配合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化疗方案。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粪便隐血检测,高风险人群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日常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出现上述症状时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肿瘤科就诊,通过结肠镜活检明确诊断。早期大肠癌五年生存率较高,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