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一个星期不大便可能属于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异常情况。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因消化吸收充分导致排便间隔延长,配方奶喂养或添加辅食的婴儿若出现排便困难、哭闹等症状则需警惕便秘。
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吸收效率高,残留物较少,可能出现数日甚至一周不排便的情况,称为攒肚。此时若婴儿精神状态良好、进食正常、腹部柔软无胀气,且排出的大便为黄色软便,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可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或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配方奶喂养或已添加辅食的婴儿若一周无排便,伴随排便时哭闹、大便干硬呈颗粒状、食欲下降或腹胀,可能为功能性便秘。常见原因包括奶粉冲调过浓、水分摄入不足、辅食中膳食纤维缺乏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按比例冲调奶粉、两餐间喂温水、添加西梅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若症状持续或出现呕吐、血便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
家长日常需观察婴儿的排便习惯变化,记录大便性状和伴随症状。母乳喂养母亲可适当增加自身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避免自行使用开塞露等通便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或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功能。若婴儿出现拒食、持续哭闹、腹部膨隆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