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通常无须手术,但出现脊髓压迫、神经根严重损伤、椎动脉型颈椎病伴脑供血不足、颈椎不稳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主要有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颈椎间盘突出伴进行性肌无力、颈椎管狭窄伴行走不稳等类型。
1、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导致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当出现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如精细动作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解除脊髓压迫并稳定颈椎结构。
2、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
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可能严重压迫神经根,导致剧烈上肢放射痛、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若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症状进行性加重,需考虑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以解除神经根压迫并恢复功能。
3、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多因颈椎退变导致椎动脉受压,引发反复发作的眩晕、视物模糊甚至猝倒。当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症状,且影像学证实椎动脉明显受压时,可能需要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或椎动脉减压术,以改善脑部供血并消除眩晕症状。
4、颈椎间盘突出伴进行性肌无力
颈椎间盘突出若导致进行性肌无力,说明神经根或脊髓持续受压。此时需通过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或后路椎间孔扩大术解除压迫,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术后需配合颈托固定及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肌肉力量。
5、颈椎管狭窄伴行走不稳
颈椎管狭窄伴行走不稳提示脊髓长期受压,可能引发不可逆损伤。通过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可扩大椎管容积,缓解脊髓压迫。术后需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定期复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颈椎病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初期使用颈托保护,逐步增加颈部活动范围。避免长时间低头、枕头过高或剧烈运动,可进行游泳、颈椎操等低强度锻炼。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肉等,促进骨骼和神经修复。定期复查颈椎MRI评估恢复情况,若出现异常疼痛或麻木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