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伤、消化系统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维生素B12是维持红细胞生成、神经功能和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长期缺乏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增大但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这种贫血与叶酸代谢密切相关,但单纯补充叶酸无法纠正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损害。临床常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治疗,如氰钴胺注射液。
2、神经系统损伤
维生素B12是髓鞘合成的必需物质,缺乏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脊髓后索损害。早期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严重时可导致共济失调和瘫痪。神经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即使补充维生素B12也难以完全恢复。甲钴胺片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症状。
3、消化系统异常
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舌炎、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胃黏膜萎缩会影响内因子分泌,进一步加重吸收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等肠道症状。治疗需同时改善胃肠功能,如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B片。
4、心血管风险
长期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风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联合使用有助于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5、认知障碍
维生素B12缺乏与老年痴呆症和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缺乏会影响神经递质合成,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症状。早期补充维生素B12可能延缓认知衰退,如使用腺苷钴胺片进行治疗。
预防维生素B12缺乏需保证动物性食物摄入,如肉类、鱼类、蛋奶制品。素食者应考虑强化食品或补充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神经系统评估对判断疗效很重要,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和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