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感染密接可能会传染,具体与接触方式和防护措施有关。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物体后触摸口鼻感染。密接者若未采取防护措施,感染概率较高;若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并及时消毒,可显著降低风险。
流感病毒在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随飞沫扩散至1米内的空气中,密接者吸入后可能被感染。病毒在光滑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接触门把手、手机等物品后未洗手触摸黏膜,也可能导致感染。发病前1天至症状出现后5-7天均具传染性,儿童或免疫力低下者排毒期更长。早期症状包括突发高热、肌肉酸痛、咽痛等,病毒载量高时传染性更强。
部分密接者可能因接种疫苗或既往感染存在抗体,短期内不易被同亚型病毒侵袭。若接触时双方均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2米以上距离且接触时间短于15分钟,传播风险明显下降。接触后使用含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对可能污染的衣物高温清洗,也能阻断传播。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通常在3-5天内病毒载量会快速下降。
建议密接者单独居住并监测体温7天,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出现发热症状需及时进行流感抗原检测,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日常需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增强黏膜防御能力。高危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可考虑预防性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但须经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