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10多天后仍反复发烧可能与用药不对症、耐药性、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复查血常规并调整治疗方案。
细菌感染对特定抗生素敏感时,通常用药3-5天体温会逐渐下降。若持续发热需考虑病原体未覆盖可能,例如支原体感染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此时需完善血清抗体检测,更换为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部分患者存在混合病毒感染,单纯抗菌治疗难以奏效,需联合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表现为退热后再次高热。这种情况常见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可见乳白色伪膜。需停用原抗生素,采用氟康唑胶囊进行抗真菌治疗。耐药菌感染也是发热反复的重要原因,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改用万古霉素注射液。深部脓肿等感染灶未清除时,发热症状难以缓解,需通过超声定位后行穿刺引流。
建议复查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评估感染程度,必要时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肺负担。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临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