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与营养不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后者为营养缺乏导致的全身性代谢异常。
1、病因差异
重症肌无力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破坏引起,与胸腺异常、遗传易感性相关。营养不良则因长期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消耗过多导致,常见于饮食不规律、消化系统疾病或肿瘤患者。
2、核心症状
重症肌无力表现为晨轻暮重的骨骼肌疲劳无力,典型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咀嚼吞咽困难,严重时出现呼吸肌麻痹。营养不良以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减少为主,伴随贫血、水肿、免疫力下降等全身症状。
3、诊断方法
重症肌无力需通过新斯的明试验、重复神经电刺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确诊。营养不良依赖体格测量(如BMI、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评估。
4、治疗原则
重症肌无力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片)、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胸腺切除术等治疗。营养不良需阶梯式营养干预,包括膳食调整、口服营养补充、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5、预后特征
重症肌无力需长期药物控制,部分患者可获临床缓解但易复发。营养不良经规范营养治疗后多数可逆,但重度营养不良可能遗留器官功能损伤。
重症肌无力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定期监测肌力变化;营养不良人群需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保证优质蛋白与微量元素摄入。两者均需定期随访,前者关注肌力波动,后者追踪营养指标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