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可能引发肝癌,但概率较低。脂肪肝发展为肝癌通常需要经历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阶段,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脂肪肝主要有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两种类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肝癌关联更密切。
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脏仅存在脂肪堆积,无明显炎症或肝细胞损伤,此类患者肝癌风险与健康人群相近。早期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减重等方式干预,多数患者脂肪沉积可逆。若长期未控制,可能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此时肝细胞出现气球样变、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约15%患者可能在10-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每年约3%肝硬化患者会新发肝癌。合并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的脂肪肝患者,肝癌风险可能增加。
少数脂肪肝患者可不经过肝硬化阶段直接癌变,可能与基因突变、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这类情况多见于长期重度脂肪肝合并胰岛素抵抗者,肝细胞在慢性氧化应激状态下更易发生恶性转化。肝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表现。对于脂肪肝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脏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变。
脂肪肝患者应限制高脂高糖饮食,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饮酒。合并代谢异常者需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每6-12个月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若出现转氨酶持续升高、肝区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肝纤维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