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主要区别在于癌细胞是否突破乳腺导管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导管原位癌属于非浸润性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浸润性导管癌则已突破导管壁向乳腺间质浸润,具有转移风险。
导管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在乳腺导管内异常增殖但未突破基底膜,通常表现为乳腺钼靶检查中的微小钙化灶或肿块影。该类型肿瘤生长缓慢,淋巴结转移概率极低,预后较好,治疗方案以局部手术切除为主,部分患者需结合放疗。病理学特征显示导管内充满异型细胞,核分裂象少见,周围间质无侵犯。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类型,癌细胞穿透导管基底膜侵入周围脂肪或纤维组织,可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及远处器官。临床表现多为质地硬、边界不清的乳腺肿块,可能伴随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内陷。病理检查可见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浸润间质,常伴有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治疗需综合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预后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密切相关。
定期乳腺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原位癌,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确诊患者应遵医嘱完成规范治疗,术后定期复查乳腺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出现新发肿块或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