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有肝功能严重受损、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可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
1.肝功能严重受损
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等功能丧失。白蛋白合成减少引发低蛋白血症,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重度黄疸。这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等治疗,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2.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脏功能衰竭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导致心、肺、肾等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相继衰竭。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循环衰竭等。治疗需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设备。
3.严重感染
肝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感染可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美罗培南注射液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4.消化道大出血
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弥漫性消化道出血。大量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治疗需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5.肝性脑病
血氨等毒性物质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直至昏迷。需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配合支链氨基酸注射液调节氨基酸代谢失衡。严重者可能出现脑水肿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肝衰竭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但保证足够热量,每日监测体重、腹围、尿量等指标。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出现嗜睡、烦躁等表现应立即就医。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滥用药物、控制肝炎病毒感染、戒酒等。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