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通常在没有明显症状或体积较小时无须手术,当出现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肌瘤体积超过5厘米、压迫邻近器官引起尿频便秘、短期内快速生长疑似恶变或影响生育时需要手术干预。
月经量过多是子宫肌瘤患者常见的手术指征之一。长期经期出血量增大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血红蛋白持续低于正常值且药物控制无效时,医生会建议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这类手术能有效阻断异常出血来源,临床常用腹腔镜或宫腔镜等微创术式。
肌瘤体积增大到超过5厘米时通常考虑手术治疗。巨大肌瘤可能造成下腹坠胀感,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可明确大小。子宫体积达到孕10周以上大小,或单个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容易发生肌瘤变性坏死,此时腹腔镜肌瘤剔除术能完整切除病灶。对于已完成生育的女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是可选方案。
压迫症状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手术解除。向前压迫膀胱会导致尿频尿急,向后压迫直肠可能引起便秘肛门坠胀。当出现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等上尿路梗阻表现时,说明压迫已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经阴道超声或MRI检查确认压迫来源后,可选择保留子宫的肌瘤切除术,特殊情况可能需要全子宫切除。
疑似恶变倾向是重要手术指征。绝经后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或检查发现血流信号异常丰富时需警惕肉瘤变可能。核磁共振显示肌瘤边界不清伴坏死灶,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都提示风险。这种情况下应尽快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需送快速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不孕患者排除其他因素后应考虑手术。黏膜下肌瘤改变宫腔形态可能阻碍受精卵着床,肌壁间肌瘤压迫输卵管影响精子卵子结合。对于备孕1年以上未孕且肌瘤是唯一异常因素的女性,宫腔镜肌瘤电切术能改善妊娠环境。术后需要避孕6-12个月待子宫创面完全愈合。
术后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感染,两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和深色蔬菜帮助血红蛋白恢复。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有生育需求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划备孕时间。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腹痛加剧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