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7/09 08:44

人工呼吸的基本步骤主要有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捏鼻吹气、观察胸廓起伏、重复进行等。

1、清理呼吸道:

施救者需迅速检查患者口腔,清除呕吐物、假牙等异物。可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用纱布包裹手指清理口腔分泌物。若溺水者需先排出气道积水,但避免因倒置控水延误抢救。呼吸道畅通是人工呼吸的前提条件,阻塞可能导致气体无法进入肺部。

2、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一手压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对于颈椎损伤者改用推举下颌法,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气道开放角度以耳垂与下颌角连线垂直于地面为宜,可有效解除舌后坠导致的气道梗阻。

3、捏鼻吹气:

捏紧患者鼻翼防止漏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绕患者口唇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是否抬起。成人每次吹气量约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导致胃胀气。儿童吹气量需减少,婴儿采用口对口鼻方式,吹气时可见胸廓轻度起伏即可。

4、观察胸廓:

有效人工呼吸应见胸廓规律起伏,吹气后立即松开捏鼻手指,让气体自然呼出。若胸廓无起伏需重新调整头部位置或检查气道阻塞。每次吹气间隔4-5秒,频率成人10-12次/分钟,儿童12-20次/分钟,与胸外按压配合时按30:2比例进行。

5、重复进行:

持续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施救过程中每2分钟评估呼吸脉搏,出现呕吐立即侧头清理。对溺水、触电等特殊情形,持续复苏时间可延长至1小时以上,低温环境下脑缺氧耐受时间相对延长。

实施人工呼吸时需确保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非专业人员应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器并拨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过程中尽量减少中断。日常建议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掌握正确手法。急救后即使患者恢复意识也需送医检查,部分损伤可能延迟出现症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