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尿布区红斑伴鳞屑,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与局部护理改善。念珠菌感染通常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儿。
1、口腔症状
婴儿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颊黏膜、舌面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强行擦拭可能出血。这与母乳或奶瓶喂养时乳头清洁不足有关,也可能因母亲阴道念珠菌病垂直传播导致。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哺乳前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家长需每日检查婴儿口腔,避免使用粗糙物品擦拭。
2、皮肤症状
尿布区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或脓疱,伴随卫星状鳞屑是典型表现。潮湿环境、尿布更换不及时会加重症状。建议使用克霉唑乳膏外涂,每次换尿布后暴露患处10分钟。家长需选择透气尿布,排便后立即用温水清洗并保持干燥,严重时遵医嘱联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3、消化道症状
部分婴儿可能出现拒食、呕吐或腹泻,与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肠炎有关。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可口服氟康唑颗粒调节,同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恢复菌群。家长需观察排便频率,避免强行喂食,奶具需每日煮沸消毒。
4、全身症状
早产儿或免疫缺陷婴儿可能出现发热、嗜睡等全身感染体征,提示播散性念珠菌病。这种情况多与导管留置或长期住院有关。需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并进行血培养检查。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住院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5、复发预防
反复感染可能与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糖尿病有关。除规范用药外,建议哺乳期母亲治疗自身阴道念珠菌病,避免交叉感染。日常应定期消毒玩具、衣物,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免疫功能异常婴儿需定期监测血清甘露聚糖抗原。
保持婴儿皮肤清洁是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关键。每日洗澡后彻底擦干皮肤皱褶处,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哺乳用具需高温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若家庭其他成员有真菌感染症状应同步治疗。出现持续发热、皮疹扩散或进食困难时,须立即前往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