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四颗大牙一般会全部更换。乳牙中的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会在替牙期被恒牙中的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替代,通常在6-12岁完成替换过程。
儿童的口腔发育遵循特定规律,乳牙共有20颗,包括8颗切牙、4颗尖牙和8颗乳磨牙。四颗大牙即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上下左右各两颗。这些乳磨牙的牙根会随着恒牙胚的发育逐渐吸收,导致乳牙松动脱落。恒牙胚在颌骨内向上移动,最终萌出替换对应的乳磨牙。第一前磨牙通常在9-11岁萌出,替换第一乳磨牙;第二前磨牙则在10-12岁萌出,替换第二乳磨牙。整个替牙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或局部发育环境有关。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乳磨牙滞留,即恒牙已萌出而乳牙未脱落。这通常与恒牙胚位置异常、乳牙根吸收障碍或颌骨发育异常等因素相关。乳牙滞留可能导致恒牙错位萌出,形成双排牙现象。若发现儿童超过12岁仍有乳磨牙未脱落,或恒牙从异常位置萌出,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必要时需拔除滞留乳牙并进行咬合诱导。
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的换牙进度,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避免过硬或过黏食物影响乳牙自然脱落。替牙期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可采取干预措施。若乳磨牙因龋坏过早缺失,可能需佩戴间隙保持器为恒牙预留萌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