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三种方式确诊。直肠癌可能与遗传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慢性肠道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
1、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医生通过手指触摸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检查方法,能够发现距离肛门7厘米以内的直肠肿块。检查时医生会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将手指伸入肛门感受直肠壁是否有异常隆起、溃疡或硬结。该方法简便快捷且无创,对低位直肠癌的初步筛查具有重要价值。若触及质硬肿块伴指套染血,需高度警惕直肠癌可能。
2、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包括结肠镜和乙状结肠镜两种类型,可直接观察直肠及结肠黏膜病变。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通过内镜前端摄像头可清晰显示肿瘤形态、位置及范围,同时能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该检查对早期微小病灶的识别率较高,是确诊直肠癌的金标准。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腹胀等不适,但通常可耐受。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MRI和超声内镜检查。CT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情况,MRI对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判断更精准,超声内镜则能清晰显示肠壁各层结构受侵程度。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期,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其中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准确率较高,是局部进展期肿瘤的必要检查手段。
确诊直肠癌后需根据分期采取个体化治疗,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较好预后。日常应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规律进行适度运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筛查,有家族史或肠道症状者应提前筛查时间。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