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主要用于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损伤、先天性畸形矫正及术后固定等。石膏固定通过限制活动促进骨骼或软组织修复,适用于需要稳定支撑的骨关节病变。
1、骨折
石膏固定是闭合性骨折的常规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四肢长骨如桡骨、胫骨等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通过外固定维持骨折端对位,减少疼痛并避免二次损伤。需配合X线定期复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常见并发症包括局部压疮和关节僵硬,需指导患者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
2、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后的肩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脱位常需石膏固定3-4周,防止复发脱位并促进关节囊修复。固定时需保持功能位,如肩关节外展位、腕关节背伸位。过早拆除可能导致关节不稳定,需通过渐进性康复训练恢复活动度。
3、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撕裂或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急性期,采用石膏固定可减轻肿胀并维持韧带断端接触。通常固定2-3周后更换为支具,配合物理治疗改善本体感觉。固定期间需观察末梢血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4、畸形矫正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或青少年特发性侧弯的保守治疗中,通过系列石膏逐步矫正畸形。每1-2周更换石膏调整角度,配合牵拉手法。治疗周期较长,需密切监测皮肤状况和神经功能,必要时联合矫形器巩固效果。
5、术后固定
骨折内固定术后或肌腱修复术后,石膏可提供辅助保护。如跟腱断裂缝合后采用跖屈位石膏固定4周,避免早期活动导致再断裂。需指导患者保持石膏干燥清洁,出现异常疼痛或异味需及时就医。
石膏固定期间应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检查石膏松紧度及肢体末梢循环。拆除石膏后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活动受限,需通过热敷、按摩及渐进性抗阻训练恢复功能。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影响骨骼愈合。若固定部位出现持续疼痛、麻木或皮肤破损,应立即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