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患者的护理需注意面部保暖、眼部保护、饮食调整、情绪管理和康复训练等方面。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外伤或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
1、面部保暖
面瘫患者需避免面部受凉,尤其是耳后及颈部区域。寒冷刺激可能加重神经水肿,外出时可佩戴围巾或口罩,睡眠时避免直接吹风。冬季使用温水洗脸,夏季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局部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温度不宜过高,每次10-15分钟为宜。
2、眼部保护
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易出现角膜干燥或感染。白天可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部湿润,如玻璃酸钠滴眼液。夜间睡眠时可佩戴眼罩或用医用胶带辅助闭眼。避免强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若出现眼红、畏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饮食调整
选择软烂易咀嚼的食物,如粥类、蒸蛋、豆腐等,避免坚硬或需大力咀嚼的食物。进食时取健侧卧位,小口慢咽以防呛咳。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如燕麦、瘦肉、深绿色蔬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碳酸饮料摄入。
4、情绪管理
面部外观改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可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严重情绪障碍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避免长期情绪低落影响康复。
5、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如抬眉、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每日2-3次,每个动作重复5-10次。配合针灸或低频电刺激治疗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记录训练进度,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肌肉痉挛。
面瘫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康复期间定期复查,观察神经恢复情况。若出现面部疼痛加剧、听力异常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就诊。长期未恢复者可考虑神经减压术等治疗,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日常可按摩阳白穴、地仓穴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中医调理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