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肠假性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肠穿孔或腹膜炎。该病属于功能性肠梗阻,需与机械性肠梗阻鉴别。
1、腹痛
腹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全腹。疼痛程度与肠管扩张程度相关,可能伴随阵发性加剧。查体可见腹部膨隆但无固定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该症状需与肠系膜缺血、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腹部X线平片可见广泛肠管积气扩张。
2、腹胀
腹胀呈进行性加重,腹围明显增大,叩诊呈鼓音。由于肠内容物淤积和气体滞留,可能伴随膈肌上抬导致的呼吸困难。胃肠减压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易反复发作。严重腹胀者需警惕肠壁缺血坏死,CT检查有助于评估肠管血供情况。
3、恶心呕吐
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的肠内容物。呕吐后腹胀可短暂减轻,但无法根本缓解梗阻症状。长期呕吐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需监测血生化指标并及时纠正内环境紊乱。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停止排便排气提示肠管运动功能严重障碍,肛门指检可见直肠空虚。该症状需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结肠镜检查可排除远端梗阻性病变。部分患者可能残留少量排气,但无法排出成形粪便。
5、全身症状
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全身炎症反应,提示肠管缺血或穿孔风险。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腹部CT若发现肠壁水肿增厚或游离气体,需紧急手术干预。
患者应禁食并接受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尝试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肠蠕动,但需心电监护以防心动过缓。恢复期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食用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定期复查腹部平片评估肠管恢复情况,若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