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桡骨远端骨折可能遗留腕关节活动受限、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后遗症。骨折严重程度、复位质量、康复训练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后遗症的发生概率。
1、腕关节活动受限
骨折后局部瘢痕形成或关节僵硬可导致腕部屈伸、旋转功能下降。早期未规范进行功能锻炼时,肌腱粘连和关节囊挛缩会进一步限制活动范围。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被动牵拉和主动抗阻训练,必要时联合超声波治疗或关节松动术改善活动度。
2、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出现对位不良或关节面不平整,可能引发长期机械性疼痛。部分患者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展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时,可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或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3、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面复位不全会加速软骨磨损,数年后可能出现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赘形成。急性发作期建议减少负重活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可能延缓病情进展,严重者需考虑腕关节融合术。
4、畸形愈合
粉碎性骨折或固定不牢固时易发生桡骨短缩、掌倾角改变等畸形,表现为"餐叉样"外观畸形。畸形程度较轻时可通过矫形支具调整,明显影响前臂旋转功能者需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5、神经损伤
骨折端移位可能压迫正中神经或桡神经浅支,表现为手指麻木或虎口区感觉减退。肌电图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甲钴胺片、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功能恢复,严重卡压需手术松解。
骨折后6个月内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期,建议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可进行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增加奶制品、深海鱼类摄入量。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功能障碍,应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