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进行人工呼吸时,一般应保持每分钟12-20次的频率。儿童心肺复苏时的人工呼吸频率与成人不同,需根据儿童年龄和生理特点调整。
儿童心肺复苏时的人工呼吸频率通常为每分钟12-20次,相当于每3-5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这一频率的设定主要考虑儿童的心肺生理特点,儿童新陈代谢较快,对氧气的需求相对较高,但过快的呼吸频率可能导致通气过度。进行人工呼吸时,施救者应采用口对口或口对口鼻的方式,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观察到胸廓有起伏即可。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施救者需用嘴同时覆盖婴儿的口鼻;对于1岁以上儿童,可采用口对口的方式。人工呼吸需与胸外按压配合,单人施救时按压与通气比为30:2,双人施救时为15:2。施救过程中需持续观察儿童的反应和呼吸状况,若出现自主呼吸或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应立即停止人工呼吸。
进行儿童人工呼吸时,家长或施救者需确保环境安全,移除儿童口鼻处的异物,保持气道通畅。施救前应检查儿童是否有意识、呼吸和脉搏,若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时注意不要过度通气,避免导致胃胀气或影响静脉回流。施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儿童恢复自主呼吸。平时家长可学习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和节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