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的恶性贫血需通过补充维生素B12、纠正贫血、治疗胃炎及定期监测等多维度干预。主要措施包括维生素B12替代治疗、铁剂补充、胃黏膜保护、免疫调节及内镜随访。
1、维生素B12替代
恶性贫血的核心治疗是终身维生素B12替代。常用药物为氰钴胺注射液,通过肌内注射绕过胃肠吸收障碍。口服甲钴胺片适用于轻症或维持治疗,但需高剂量。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四肢麻木、共济失调,需早期干预。治疗初期需频繁注射,后期可延长间隔。
2、铁剂补充
约半数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需联合补充铁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胃炎患者。严重缺铁可选用蔗糖铁注射液。补铁期间需监测血清铁蛋白,避免过量。铁剂可能加重胃肠不适,建议餐后服用并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
3、胃黏膜保护
自身免疫性胃炎需保护残余胃黏膜功能。替普瑞酮胶囊可促进胃黏液分泌,修复黏膜屏障。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根除。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药物。饮食应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减少胃酸刺激。
4、免疫调节
针对自身免疫机制可考虑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但需权衡获益与副作用。严重病例可能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治疗期间需监测感染风险及骨密度。部分研究显示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可能辅助改善免疫状态。
5、长期监测
每3-6个月需复查血常规、维生素B12及胃蛋白酶原水平。内镜监测胃癌风险,建议1-2年一次胃镜检查。关注甲状腺功能等伴随自身免疫病。患者教育需强调治疗依从性,识别神经系统症状恶化迹象。妊娠期患者需调整维生素B12剂量。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瘦肉、鱼类等富含维生素B12食物,尽管吸收有限但仍有助于维持营养。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刺激胃黏膜。规律有氧运动可改善贫血相关乏力,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慢性病压力,建议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支持。出现心悸、头晕加重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