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后期变成脓包可能由继发细菌感染、疱疹破溃感染、搔抓损伤、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局部消毒、外用抗生素、口服抗感染药物、隔离防护及就医处理等方式干预。
1、继发细菌感染
水痘疱疹破溃后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表现为疱疹液浑浊化脓,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可能伴随发热。需使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家长需每日检查皮损情况,避免患儿搔抓。
2、疱疹破溃感染
水痘疱疹自然破溃后未及时处理,可能造成创面感染。可见疱疹表面形成黄色脓痂,基底潮红渗液。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外敷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合并发热时需服用阿奇霉素颗粒。保持患处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3、搔抓损伤
儿童搔抓疱疹会导致皮肤屏障破坏。常见疱疹被抓破后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能遗留凹陷性瘢痕。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配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家长需给患儿修剪指甲,夜间可戴棉质手套。
4、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缺陷患儿更易出现脓疱性水痘。表现为疱疹迅速化脓融合,伴随持续高热。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此类患儿应住院治疗,监测血常规及炎症指标变化。
5、护理不当
接触污染物品或未及时更换衣物可能加重感染。脓疱周围出现明显炎性红晕,渗出增多。建议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黏膜疱疹,皮损处涂抹氧氟沙星凝胶。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接触物品,单独清洗衣物。
水痘脓疱期需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轻拭皮损,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饮食选择绿豆粥、冬瓜汤等清热食材,忌食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未结痂前严格隔离,患儿用品煮沸消毒。出现高热不退、脓疱扩散或精神萎靡时,家长需立即带患儿至感染科就诊,脓液培养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恢复期可涂抹医用硅酮凝胶预防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