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骨转移可通过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三种方法控制。前列腺癌骨转移通常由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骨骼引起,可能伴随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症状。
1、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抑制雄激素分泌或阻断其作用延缓肿瘤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比卡鲁胺片、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阿比特龙片等。这类药物可缓解骨痛并降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潮热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与肝功能,必要时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保护骨骼。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骨转移灶的镇痛和病灶控制,尤其针对承重骨或脊髓压迫风险高的部位。体外放射治疗可选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或常规分割放疗,能有效缓解80%患者的骨痛症状。放射性核素如镭-223二氯化物注射液适用于多发性骨转移,通过释放α粒子选择性破坏肿瘤细胞。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需配合血常规监测。
3、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如奥拉帕利胶囊适用于携带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的患者。新型靶向药物如恩扎卢胺软胶囊可阻断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延缓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联合骨改良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可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率。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评估适用性,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及癫痫发作风险。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量预防骨质疏松,每日补充1000-1200毫克钙质与800-1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疼痛发作时可尝试热敷或轻柔按摩。定期复查骨扫描与磁共振评估治疗效果,出现下肢无力或排尿障碍需立即就医。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为主,限制红肉摄入,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医学营养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