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症状主要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不稳、活动受限以及可能伴随的关节弹响。后交叉韧带损伤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膝关节后方疼痛、下楼梯困难、关节活动时出现异常声响等症状。
1、膝关节疼痛
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后方可能出现持续性或活动时加重的疼痛。疼痛可能与韧带撕裂、局部炎症反应有关,通常在膝关节屈曲或负重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在损伤初期可能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暂时忽略疼痛,但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感会逐渐加重。
2、关节肿胀
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内可能出现积血或积液,导致膝关节明显肿胀。肿胀通常在损伤后数小时内快速出现,可能伴随皮肤温度升高和局部压痛。关节肿胀会限制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者不适感。
3、关节不稳
后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胫骨后移,损伤后患者常感觉膝关节"打软腿"或"脱臼感",尤其在上下楼梯或快速转向时明显。关节不稳可能导致继发性半月板损伤或软骨磨损,长期未治疗可能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
4、活动受限
患者常表现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减少,特别是屈膝90度以上时困难。可能伴随肌肉保护性痉挛,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出现协调障碍。严重损伤时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或需要辅助器具支撑。
5、关节弹响
部分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可能听到或感觉到"咔嗒"声,可能与韧带残端卡压、半月板损伤或关节面不匹配有关。关节弹响通常发生在膝关节从屈曲位转为伸直位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短暂疼痛或关节交锁现象。
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膝关节过度负重,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维持肌肉力量。急性期可采用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恢复期应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训练,使用护膝等支具保护膝关节。饮食上可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磁共振等检查明确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