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感染等。早产儿因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多种健康问题,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1、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主要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发绀等症状。治疗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如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注射用猪肺磷脂等,并配合呼吸机辅助通气。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肤色变化。
2、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多发生在妊娠32周前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与脑血管发育不完善有关,可能出现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等症状。诊断依靠颅脑超声检查,严重者需神经外科干预。家长需避免剧烈晃动患儿头部,维持环境安静。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早产儿严重消化道并发症。与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喂养不当有关,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等。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家长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喂养。
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因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多发于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需通过眼底筛查发现。治疗可采用激光光凝术或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家长需按时带患儿进行眼科随访。
5、感染
早产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易发生败血症、肺炎等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万古霉素等。家长需做好手卫生,避免探视人员过多。
早产儿护理需特别注意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采用袋鼠式护理促进亲子bonding。喂养应循序渐进,首选母乳喂养,必要时添加母乳强化剂。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专科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发育迟缓问题。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记录喂养、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