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长硬疙瘩可能与鸡眼、胼胝、跖疣、腱鞘囊肿、表皮样囊肿等疾病有关。硬疙瘩的形成通常由局部摩擦刺激、病毒感染、皮肤角质增生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鸡眼
鸡眼是足部皮肤长期受压或摩擦导致的角质层增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硬质斑块,中心可见透明角质栓。行走时可能出现疼痛。可能与穿鞋过紧、足部畸形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苯酚贴膏、水杨酸软膏等药物软化角质,严重者需冷冻治疗。
2、胼胝
胼胝俗称老茧,是皮肤对持续性摩擦的适应性增厚,多发生于足底受力部位。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淡黄色硬块,表面干燥粗糙,通常无疼痛。长期机械刺激为主要诱因。建议减少局部摩擦,使用尿素乳膏软化角质,必要时由医生进行修削处理。
3、跖疣
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足底受压区。表现为表面粗糙的灰黄色硬结,可见黑色点状出血点,按压时有明显疼痛。具有传染性。可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药物,或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
4、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足背多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硬质包块,表面光滑,可推动,可能伴随酸胀感。病因与关节劳损、结缔组织退变有关。较小囊肿可观察,较大囊肿需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
5、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为真皮内角质物堆积形成的囊性结构,足部偶发。表现为缓慢增大的皮下硬结,表面皮肤正常,可能继发感染。多因毛囊堵塞或外伤导致。无症状者无须处理,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完整切除可防止复发。
日常需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足部过度摩擦。每天用温水泡脚软化角质,使用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发现硬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流脓或疼痛加剧时,应及时至皮肤科或骨科就诊,避免自行挑破或腐蚀性处理。糖尿病患者需特别重视足部病变的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