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是两种常用于心血管治疗的药物,主要区别在于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多巴胺主要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适用于休克、低血压等;多巴酚丁胺则选择性激动β1受体,主要用于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时主要激活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增加肾血流和尿量。中等剂量可激动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率。高剂量则显著激动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临床常用于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循环衰竭状态,但需注意其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和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副作用。
多巴酚丁胺作为选择性β1受体激动剂,可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不明显增加心率,对血管的收缩作用较弱。该药能改善心输出量并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适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短期支持治疗。与多巴胺相比,其引发心律失常的风险较低,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β受体下调而降低疗效。两种药物均需在心电监护下使用,并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输注速度。
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时需严格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避免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患者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治疗期间应保持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定期复查电解质和肝肾功能。两种药物均不能突然停药,需逐步减量以防止反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