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怎样进行介入治疗

发布于 2025/07/13 05:16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两种方式。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无需治疗,但体积较大或出现症状时需考虑介入干预。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将栓塞剂注入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血流使瘤体萎缩。该技术创伤小且恢复快,适用于直径超过5厘米或生长迅速的血管瘤,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或腹痛。射频消融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电极针穿刺至瘤体中心,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适合位置表浅且直径小于5厘米的血管瘤,治疗后可出现局部疼痛或肝功能轻微异常。两种方法均需严格评估肿瘤位置与肝功能,术后需定期复查超声或增强CT观察瘤体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介入治疗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但多发弥漫性血管瘤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患者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促进肝细胞修复,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腹部影像学,观察有无复发迹象。日常避免服用肝毒性药物,禁止饮酒和剧烈碰撞腹部。若出现持续发热、呕血或右上腹剧痛需立即就医。无症状的小血管瘤建议每6-12个月随访一次,监测其生长速度与形态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