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窦炎C1是指胃窦部黏膜出现慢性炎症伴萎缩性改变,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内镜下分型,通常提示胃黏膜腺体减少和肠上皮化生早期阶段。
慢性萎缩性胃窦炎C1的内镜诊断基于黏膜色泽改变、血管透见度等特征,其病理特征为胃窦部腺体数量减少但结构尚存,可能伴随轻度肠上皮化生。该阶段胃酸分泌功能可能尚未受到显著影响,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发病机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等相关,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可干预因素。
该分型提示疾病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但存在进展风险。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C2或C3型,增加胃癌前病变概率。诊断需结合病理活检确认萎缩程度和活动性炎症分级,同时建议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根除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措施,常用方案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四联疗法。
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并控制烟酒。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出现持续消瘦、贫血或呕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替普瑞酮胶囊等可作为辅助治疗,但具体用药方案需由消化科医生根据病理结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