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骺板损伤可以分为哪几型

发布于 2025/07/13 05:18

小儿骨骺板损伤可分为Salter-Harris分型五型,主要包括Ⅰ型骨骺分离、Ⅱ型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Ⅲ型骨骺部骨折、Ⅳ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Ⅴ型骨骺板挤压伤。

一、Ⅰ型骨骺分离

Ⅰ型损伤表现为骨骺与干骺端完全分离,不伴有骨折。常见于婴幼儿或低能量损伤,如摔倒时手臂撑地。X线检查可见骨骺线增宽,但干骺端骨皮质完整。治疗需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3-4周,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影响骨骼生长。家长需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变化,避免过早负重。

二、Ⅱ型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

Ⅱ型损伤是骨骺分离合并干骺端三角形骨块,最常见于10岁以上儿童。多由旋转暴力导致,如运动损伤。X线显示干骺端带有楔形骨片的骨折线。需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4-6周,若复位不稳定可能需克氏针内固定。恢复期应定期复查X线监测生长板情况。

三、Ⅲ型骨骺部骨折

Ⅲ型损伤为关节内骨折累及骨骺,常见于胫骨远端或指骨。多因剪切力导致,如踝关节扭伤。X线可见垂直骨骺的骨折线延伸至关节面。精确解剖复位是关键,通常需要手术内固定以避免关节面不平整。术后需制动6-8周,可能遗留关节僵硬风险。

四、Ⅳ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

Ⅳ型损伤同时贯穿骨骺、生长板和干骺端,多见于肘关节。高能量创伤如跌落伤易导致此类损伤。X线可见骨折线纵行穿过三个区域。必须手术恢复关节面及生长板对位,常用螺钉固定。术后需密切随访2年以上,生长障碍发生率较高。

五、Ⅴ型骨骺板挤压伤

Ⅴ型损伤是生长板受到轴向挤压导致软骨细胞坏死,早期X线可能无异常,常见于膝关节或踝关节坠落伤。MRI有助于早期诊断。无法通过手法复位,需完全避免负重6-8周。预后最差,多数会导致骨骺早闭和肢体短缩,后期可能需肢体延长术。

小儿骨骺损伤后应限制剧烈运动3-6个月,定期复查至骨骼成熟。饮食需保证每日500ml牛奶补充钙质,适量摄入鱼类、蛋类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训练,避免患肢过度拉伸。若发现两侧肢体长度差异超过2厘米或出现成角畸形,应及时就诊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