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一般治疗、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降温、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一般治疗
患病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牛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防止脱水。
2、局部用药
口腔疱疹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或西瓜霜喷剂缓解疼痛,溃疡面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可暂时止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使用频率。
3、口服药物
发热超过38.5℃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可用于重症病例,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4、物理降温
低热阶段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若体温持续超过39℃或出现惊厥,家长需立即就医。
5、预防并发症
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嗜睡、呕吐等脑炎症状,或呼吸急促等心肌炎表现。痊愈后需对玩具、餐具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托幼机构患儿应隔离2周。
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若疱疹持续1周未愈或出现拒食脱水,需及时复诊。平时注意养成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