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主要包括贫血、出血和感染,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骤且症状严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缓慢且症状较轻。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1、贫血症状
贫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等表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进展迅速,可能在数周内出现严重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逐渐加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乏力。
2、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特征。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
3、感染表现
白细胞减少使患者易发生感染。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出现高热、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症状较轻,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感染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4、急性再障特点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贫血、出血和感染三大症状同时出现且程度重。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广泛出血和难以控制的高热。骨髓检查显示造血细胞显著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
5、慢性再障特点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隐匿,症状较轻且进展缓慢。患者多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出血和感染症状相对较轻。骨髓检查可见造血细胞减少,但程度较急性型轻。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长期稳定,少数可发展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可能抑制骨髓造血的药物。出现发热、出血加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