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黑便等。胃癌早期可能由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酗酒、胃部慢性炎症、胃息肉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胃镜检查、组织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内镜超声等方式确诊。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上腹隐痛
上腹隐痛是胃癌早期常见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进食后可能加重。这种疼痛与胃部肿瘤刺激胃黏膜或侵犯神经有关。患者可能误以为是普通胃炎或消化不良而延误就诊。若疼痛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建议尽快进行胃镜检查。胃癌引起的上腹痛通常对常规胃药反应不佳,需要针对性治疗。
2、食欲减退
胃癌患者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食欲减退,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这种症状可能与肿瘤分泌的异常物质影响食欲中枢有关。部分患者会伴有早饱感,即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饱胀。长期食欲不振会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若排除其他原因后食欲减退持续存在,应考虑胃部疾病可能。
3、体重下降
胃癌患者中约半数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在短时间内减轻5-10斤。这种体重下降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若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而体重明显下降,特别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时,应警惕胃癌可能。体重下降程度与肿瘤进展速度有一定相关性。
4、黑便
黑便是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粪便呈柏油样黑色、黏稠发亮。这种症状提示肿瘤已侵犯胃部血管导致出血。少量持续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大量出血则可能危及生命。出现黑便应立即就医检查,明确出血原因。胃癌出血量较大时还可能伴有呕血,呕出物呈咖啡渣样。
5、其他症状
部分胃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胃部灼热感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部肿块、淋巴结肿大、腹水等晚期表现。胃癌症状个体差异较大,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胃癌高危人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酗酒、喜食腌制熏烤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特别是有上述危险因素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盐、腌制、烟熏食品摄入。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