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激素疗法、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激素水平异常、宫腔操作损伤、免疫力低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可抑制病原体繁殖。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伴随下腹坠痛或发热时需及时复查。
2、激素疗法
激素水平紊乱导致的子宫内膜炎症可选用雌激素-孕激素序贯疗法。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胶囊能调节内膜周期性增生脱落,改善异常出血。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血栓高风险患者慎用。
3、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或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腰骶酸痛。每周治疗2-3次,配合腹部热敷效果更佳。急性感染期禁用物理治疗,避免炎症扩散。
4、中药调理
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适合慢性子宫内膜炎调理。中药灌肠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可直接作用于盆腔,减轻内膜充血水肿。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5、手术治疗
宫腔粘连或内膜息肉合并感染者需行宫腔镜手术,分离粘连并清除病灶。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可预防再粘连。严重子宫积脓者可能需切除子宫,但会丧失生育功能。
子宫内膜炎患者应保持会阴清洁,经期避免盆浴。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如鸡蛋、西蓝花等。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进行瑜伽等温和运动促进盆腔血流。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调整激素剂量,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或持续发热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