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后10天持续恶心呕吐可能与检查刺激、麻醉反应或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需警惕肠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建议及时复查胃肠镜或腹部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肠镜检查过程中器械对肠道的机械刺激可能引发暂时性胃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恶心呕吐,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存在,需考虑检查时使用的麻醉药物残留影响,特别是丙泊酚等短效麻醉剂可能引起迟发型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因检查前清洁肠道导致电解质紊乱,或检查后饮食恢复不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可表现为持续性消化道症状。
少数情况下需考虑严重并发症,如肠镜检查导致的肠壁微小穿孔可能逐渐发展为局限性腹膜炎,伴随发热、腹膜刺激征等表现。肠道菌群失衡引发的感染性肠炎也可能在检查后数日出现症状加重。老年人或存在基础疾病者可能出现缺血性肠病,典型表现为腹痛后呕吐咖啡样物。此外,术前禁食及肠道准备可能诱发胆胰疾病发作,需通过血液生化及超声检查鉴别。
建议暂时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纤维食物。可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保持卧位时抬高床头防止反流。若呕吐物带血、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立即禁食并就医。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腹部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昂丹司琼片等止吐药物,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肠镜检查后2周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密切观察排便性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