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感染治疗、止痛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
1、抗感染治疗
附睾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胶囊等。细菌性附睾炎可能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等症状。用药期间需避免饮酒,完成全程治疗。
2、止痛治疗
急性期可配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疼痛剧烈时可能伴随发热、排尿困难等症状。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与其他镇痛药联用。慢性疼痛患者可考虑神经阻滞等介入治疗。
3、物理治疗
急性期过后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慢性附睾炎患者可尝试超短波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期间应穿着宽松内裤,避免阴囊受压。物理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烫伤或过度刺激。
4、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附睾炎或形成脓肿时,可能需行附睾切除术或脓肿引流术。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治疗无效、合并睾丸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需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精液质量。少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生育功能影响,需提前评估。
5、生活护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用阴囊托抬高患处。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久坐和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排尿。戒除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逐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功能。配偶需同步检查排除生殖道感染。
附睾炎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日常注意观察阴囊肿胀程度和体温变化,如出现高热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慢性患者可定期进行前列腺按摩促进引流,但须由专业医师操作。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复发。治疗后3-6个月建议复查精液常规评估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