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快速判断。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引起,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1、临床症状
缺铁性贫血患者早期可能出现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观察到面色苍白、口唇和甲床颜色变淡、指甲变薄易碎等典型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喜食冰、泥土等非营养性物质。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体积减小。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敏感的指标。血清铁降低同时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细胞内铁和细胞外铁减少。这些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
预防缺铁性贫血应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摄入。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可与含铁食物一起食用。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茶,这些饮料会抑制铁的吸收。对于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孕妇、婴幼儿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贫血筛查。确诊缺铁性贫血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不可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