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蜈蚣、蜜蜂、火蚁、隐翅虫等毒虫叮咬后可能出现刺痛症状,需根据虫种采取局部清洁、冷敷、药物涂抹等处理措施。若出现过敏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蜈蚣叮咬后毒液会引发局部红肿刺痛,可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减少毒素吸收,冰敷缓解疼痛。蜜蜂蜇伤需先拔除毒刺避免挤压毒囊,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酸性毒液。火蚁叮咬会形成瘙痒性水疱,需用清水冲洗后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隐翅虫体液接触皮肤会导致线状皮炎,需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并避免阳光直射。部分蜘蛛如黑寡妇叮咬可能引发肌肉痉挛,需加压包扎延缓毒素扩散。
虫咬后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全身症状提示过敏反应,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伤口持续红肿化脓可能继发蜂窝织炎,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儿童被叮咬后家长需修剪其指甲防止抓挠,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户外活动建议穿长袖衣物,避免在草丛堆积处赤足行走。被不明毒虫叮咬后建议拍照记录虫体特征以便医生识别。
虫咬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过敏体质人群可随身携带氯雷他定片应急,被叮咬后观察24小时内的全身反应。若出现发热、淋巴肿大或伤口坏死等严重症状,需急诊处理并告知医生叮咬时间与环境特征。定期清理居所周边积水及枯叶堆,减少毒虫滋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