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可能与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黄疸、少尿或无尿、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
1、呼吸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临床常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严重者需气管插管连接有创呼吸机治疗。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
2、循环衰竭
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中心静脉压监测显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心肌酶谱可能升高。治疗需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等。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每小时尿量及乳酸水平。
3、肝功能障碍
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3倍,转氨酶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如意识模糊、扑翼样震颤。治疗需保肝降酶,可选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等药物。严重病例需考虑人工肝支持治疗。
4、肾功能障碍
特征为血清肌酐进行性上升,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肾脏替代治疗是主要干预手段,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间歇性血液透析。药物方面可使用注射用托拉塞米、碳酸氢钠注射液、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等。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凝血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穿刺部位渗血等表现。治疗包括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液制品,药物可选用注射用血凝酶、维生素K1注射液等。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变化。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建议采用肠内营养为主,早期启动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由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预防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