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观察症状等方式护理。小儿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引起,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皮肤发烫等症状。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患儿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保持周围空气流通。若在户外可使用遮阳伞或移至树荫下,室内可开启空调或风扇降低环境温度。
2、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选用温凉的白开水、稀释的果汁补充电解质。禁止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以免加重脱水。
3、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额头。禁止直接用冰水或酒精擦浴,以免引起寒战。可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降温。
4、调整饮食
恢复期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粥等。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香蕉、西瓜,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修复。
5、观察症状
持续监测体温、脉搏和意识状态,若出现抽搐、昏迷或体温超过40℃需立即就医。记录排尿量和颜色,发现血尿或无尿时提示重度中暑。恢复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小儿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穿戴浅色透气衣物和遮阳帽。家中保持适宜温湿度,每日保证充足睡眠和水分摄入。夏季可常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但使用前需咨询医生。若患儿有慢性疾病史或服药情况,需特别注意防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