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困难上不来气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体位、吸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儿童呼吸困难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气道异物、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儿童呼吸困难时需立即清除口鼻分泌物或呕吐物,避免堵塞气道。若存在异物吸入,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排出异物。同时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加重症状。对于鼻腔堵塞的婴幼儿,可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轻柔清理。
2、调整体位
将儿童置于半卧位或前倾坐位,有助于减轻呼吸肌负担。婴儿可采取头高脚低体位,用枕头垫高肩背部。避免平卧位导致腹腔脏器压迫膈肌。对于哮喘发作患儿,可协助其采取端坐呼吸体位,双手撑膝以辅助呼吸肌工作。
3、吸氧治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给予氧疗,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以每分钟1-5升流量供氧。严重呼吸衰竭可能需要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氧疗期间需监测血氧变化,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家庭备用制氧机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4、药物治疗
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哮喘急性发作需立即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严重者可口服泼尼松片。过敏性喉头水肿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需服用利尿剂呋塞米片减轻肺淤血。
5、手术治疗
气道异物无法自行排出时需行支气管镜取出术。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可能需喉成形术。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需进行修补手术。肿瘤压迫气道时需切除病灶解除梗阻。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家长发现儿童呼吸困难时应保持冷静,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尽快就医。日常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按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哮喘患儿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定期复查肺功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限制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心脏随访。注意观察儿童呼吸频率、面色及精神状态变化,出现口唇发绀、意识模糊等危重表现需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