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可通过手法复位、支具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四个方法康复。肘关节脱位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
1、手法复位
急性期需由骨科医生进行闭合复位。医生会牵引前臂并施加反向压力使尺骨鹰嘴回纳肱骨滑车,复位成功后关节活动度可立即改善。复位后需拍摄X线确认对位情况,避免合并骨折漏诊。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是否合并骨骨骺损伤。
2、支具固定
复位后使用肘关节支具或石膏托固定2-3周。固定时保持肘关节90度屈曲位,前臂中立位。支具需每日检查松紧度,防止皮肤压疮。拆除固定前应复查X线确认韧带愈合情况,过早活动可能导致习惯性脱位。
3、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开始渐进式康复训练。早期进行握拳、腕关节活动等远端运动,2周后增加肘关节被动屈伸练习,4周后逐步加入抗阻训练。训练中出现明显疼痛需暂停并咨询康复治疗师,可使用热敷缓解肌肉僵硬。
4、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严重肿胀者可短期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康复期配合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控制训练后炎症反应,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康复期间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水肿。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韧带修复,可适量摄入牛奶、鸡蛋、西蓝花等食物。定期复查评估关节稳定性,若出现再次脱位或持续疼痛需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康复训练强度,防止继发性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