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产前检查主要包括胎心监护、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骨盆测量等项目。
1、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是孕晚期常规检查项目,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变化评估胎儿宫内状况。胎心监护通常在妊娠32-34周开始,每周进行一次,高危孕妇可能需要增加检查频率。检查时使用胎心监护仪记录胎儿心率和宫缩情况,正常胎心率范围为110-160次/分。若发现胎心异常如胎心过缓或过速,可能提示胎儿窘迫,需进一步检查处理。
2、B超检查
孕晚期B超检查主要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羊水量、胎盘位置及成熟度。通过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等参数判断胎儿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B超还能发现胎儿畸形、胎盘前置等异常情况。孕晚期一般需要进行1-2次B超检查,分别在32周和37周左右,特殊情况可能增加检查次数。
3、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监测孕妇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筛查贫血、感染等问题。孕晚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考虑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血常规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原因,必要时给予铁剂、维生素等治疗。
4、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主要筛查尿蛋白、尿糖及尿路感染。孕晚期出现尿蛋白阳性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糖阳性可能提示妊娠期糖尿病。尿液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尿路感染,需进行尿培养确定病原体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孕妇应留取清洁中段尿以提高检查准确性。
5、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评估孕妇骨盆大小及形态,预测分娩方式。通过临床测量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各径线。骨盆狭窄可能增加难产风险,需提前制定分娩方案。骨盆测量多在妊娠37-38周进行,结合胎儿大小综合评估能否阴道分娩。
孕晚期产前检查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孕妇应按时完成各项检查。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铁剂、钙剂等营养素。出现胎动异常、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定期产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并发症,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