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上面长了硬包可能与跟腱炎、跟骨骨刺、腱鞘囊肿、皮肤角质增生或痛风石沉积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改善。
1、跟腱炎
跟腱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或长期劳损导致,表现为跟腱周围肿胀、按压疼痛。急性期需减少活动并冰敷,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药物缓解炎症,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修复。日常避免穿硬底鞋,运动前充分热身。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多因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刺激骨膜增生形成,站立时疼痛明显。X线检查可确诊,轻症患者可使用足弓垫分散压力,疼痛严重时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或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超重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
3、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关节囊或腱鞘退变形成的囊性肿物,质地较硬且可移动。较小囊肿可观察,较大囊肿需穿刺抽液并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复发者可手术切除。日常避免反复摩擦患处,手工劳动者需注意休息间隔。
4、皮肤角质增生
长期摩擦压迫会导致脚后跟皮肤角质层异常增厚,形成坚硬茧块。可每晚温水泡软后使用水杨酸软膏软化角质,严重时由医生用手术刀修除。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定期使用尿素乳膏保湿预防复发。
5、痛风石沉积
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结晶在跟腱处沉积形成痛风石,伴随红肿热痛。需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急性发作期用秋水仙碱片消炎止痛。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泄,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饮食。
建议穿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减少足部压力,每日用温水泡脚后涂抹保湿霜。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跑跳,若硬包持续增大、发红发热或影响行走,需及时至骨科或皮肤科就诊。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异常需优先排除感染可能,不可自行挑破或修剪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