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早产儿喂养 介绍早产儿教科书式喂养

发布于 2025/07/13 13:08

早产儿喂养需根据矫正胎龄、体重及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采用母乳强化喂养、配方奶补充喂养、微量喂养、按需喂养、定期生长监测等方式。早产儿消化功能不成熟,需特别注意喂养耐受性和营养密度。

1、母乳强化喂养

母乳是早产儿最佳食物,但需添加母乳强化剂提高能量密度。每100毫升母乳添加1包强化剂可增加热量至80-85千卡,补充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适用于出生体重低于1800克或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喂养时需观察腹胀、胃潴留等不耐受表现,出现呕吐或血便需暂停强化。

2、配方奶补充喂养

无法母乳喂养时需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其蛋白质含量达2.8-3.0克/100毫升,含有中链甘油三酯易消化吸收。初始喂养量从每次1-2毫升开始,每3小时递增1-2毫升。需监测喂养后腹部柔软度,残留奶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三分之一时应减量。

3、微量喂养

体重低于10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需采用微量喂养法,每日总量不超过20毫升/公斤,分8-12次给予。此法通过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肠道成熟,同时配合静脉营养支持。微量喂养期间需每日测量腹围,肠鸣音消失或腹胀明显需立即停止。

4、按需喂养

矫正胎龄达37周且体重超过2500克可过渡到按需喂养。每2-3小时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动作时给予喂养,单次奶量不超过30毫升/公斤。需记录每日摄入总量,保证热量达到120-130千卡/公斤。喂养时保持半卧位,奶流速以每15-20分钟喝完为宜。

5、生长监测

每周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并绘制生长曲线图,理想增重为15-20克/公斤/天。定期检测血常规、血钙磷、前白蛋白等指标,贫血时需补充铁剂2-4毫克/公斤/天。矫正月龄6个月内应使用早产儿专用生长曲线评估发育状况。

早产儿出院后需继续强化喂养至矫正月龄3-6个月,过渡期可混合添加母乳强化剂与普通配方奶。喂养器具每日煮沸消毒,配制好的奶液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家长需接受专业喂养指导培训,掌握呛奶急救手法,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发育状况。注意保持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在哭闹时强行喂养,喂养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预防胃食管反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