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环境消毒、提高免疫力、及时就医等方式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
1、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关键措施,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接触眼周或公共物品后。避免用手揉搓眼睛,减少病毒通过手眼接触传播的概率。个人用品如毛巾、枕头应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接触传染源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应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眼镜、化妆工具等可能携带病毒,健康人群不应共用。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可能通过水体传播病毒,发病期间应暂停使用。
3、加强环境消毒
患者接触过的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需用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应用60℃以上热水浸泡洗涤。医疗机构及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增加公共区域消毒频次,教室、诊室保持通风换气。
4、提高免疫力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抵抗力,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可维护眼表健康。适度运动可改善免疫功能,但急性期应减少剧烈运动。慢性病患者应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免疫力下降诱发感染。
5、及时就医
出现眼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确诊后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病毒药物。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退,避免传染他人。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防护镜,严格执行手卫生。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需建立多重防护屏障,除上述措施外,流行季节可佩戴防护眼镜减少飞沫接触。患者康复后应更换眼部化妆品及护理用品,防止病毒残留。集体单位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终末消毒。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可降低眼部感染风险。